姓名:杨红春
职务:湖北良品铺子休闲食品公司董事长
籍贯:湖北荆州
1993级装潢美术专业
主要事迹:用不到8年时间,将良品铺子零食连锁店发展到1300家,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四川、河南,2015年销售总额达25亿元。
1997年大学毕业后,杨红春应聘到广东顺德的科龙电器公司,从生产车间的质检员一直做到区域销售总经理,所在省份销量常常排名第一。2005年,他放弃科龙30万的年薪,开始创业,他将创业项目定位为零食连锁店,目标是“把全国各地最好吃的东西放在一起卖”,并将正在崛起的武汉作为根据地。
2006年8月,良品铺子第一家店在武广对面开张,连亏3个月,杨红春依然乐观自信:“只要钱没有亏完,就要继续经营下去。”为坚守连锁店,他甚至连着卖掉两套房子。
当时第一家店只有四名员工,杨红春还自己站过柜台,了解顾客口味的需求,再反馈给厂家,不断调试产品。创业的头三年,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每天都在高度紧张和焦虑不安中度过,早上8点到公司,晚上11点下班,站柜台、找铺子、找产品……这些活他样样都干过,“一年365天,一天都不敢休息,哪怕是大年初一,我还拉着公司另一位负责人开车三镇跑,给员工派红包,跑了一天,红包还没有发完”。
私人订制顾客不同口味 良品铺子“花开三镇”
“我必须站在最前面,凡事亲历亲为,带领团队奋力向前奔跑。”杨红春说,那时的自己就像一只精力充沛的领头羊,不知疲惫,不敢懈怠,生怕一个疏忽就将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毁掉。
良品铺子的零食价格不低,但仍拥有众多忠实粉丝,究其原因,就是“好吃”二字。
杨红春说,“除了好吃,良品铺子的零食绝对是质优的保证,这也是良品铺子赖以生存的根本。”
为了保证其销售的零食“粒粒皆珍品”,所有上柜销售的零食均接受严格的筛选。杨红春要求所有的产品均来自原产地,要从当地至少五家企业中挑选最优者,产品出厂时,必须有质检报告,在进入物流仓储后,还要再送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上柜。店内销售的所有的产品平均每两个月就要轮检一次,每年花在产品质量检验的费用都不低于10万元。到2010年9月,杨红春又投入200多万建成了自己的产品质量检测化验室,以方便自查。
现在,良品铺子零食的品种从起初的60种增加到360种,几乎每天都有新品上柜,也有产品被淘汰掉。“所有新品上柜都要试销15天,请顾客免费试吃,提意见,再将顾客的口味反馈给厂家,按顾客的口味定制产品。”
与员工并肩作战 发挥团队自主创造力
就在良品铺子在三镇遍地开花时,一些其他品牌的零食店连锁店也开始抢占武汉市场,甚至有冒牌良品铺子店出现在街头。杨红春并没有分心去打假,还是专心做自己的事,他说,想模仿良品铺子,要保证同等质量的产品,必须要付出高昂的人力和财力成本;至于其他品牌零食铺子的加入,只会进一步把武汉零食市场推向成熟。
2010年下半年,良品铺子已开到300家店,员工近千人,而一向信奉凡事亲历亲为的杨红春,却感到身心俱疲。他开始总结过去几年的创业,“我发现,现在我再做具体的事情对企业都是无效的。”杨红春渐渐意识到,自己每天花16个小时在公司,也不够用,是不是应该在提高企业效率上下功夫?
回想当初在科龙电器做区域销售总经理的日子,自己能年年拿下销售冠军,除了制定销售计划切合市场外,总部肯放权,给他信任,也是至关重要的。“我想,公司发展到这一阶段,我是不是应该转换角色,做一名职业经理人该做的,少发号施令,多发挥团队的自主创造力,我要做的就是为他们调配资源,这样效率会更高。”
事实上,此时的良品铺子已拥了一支许多连锁企业羡慕的团队,专业的找铺组、产品组、质量监督组、销售组等,每一支小分队都藏龙卧虎,而杨红春的适当放权,恰好让这些小分队队员更加主动的制定目标计划,经过共同研讨后,再实施,队员们也更有成就感。
“现在我和员工肩并肩站在一起,在他们没有力量的时候,我能扶一扶他们的腰;在他们做得好的时候,拍一拍他们的肩膀。”杨红春说,自我角色转变的一两年间,良品铺子的连锁店已开到1300家,员工团队壮大到5000人,工作效率提高了,自己也获得了更多“自由”,每个月只上20天班,余下的10天用来充电,学管理、学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