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姓名:邹涵
导师类型:硕士生导师
出生日期:1982/7/01
职称:教授
联系邮箱:zouhangogo@qq.com
个人简介:
博士,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建筑规划系主任,教授,博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分会理事,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教育部学位论文、多省科技厅评审专家。湖北省名师工作室成员,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成员。湖北工业大学“南湖学者”学术骨干。担任《Heritage Science》、《Scientific Report》、《Land》、《Energies》、《Sustainability》、《Urban Science》、《JCAU》、《科学技术与工程》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人。
研究方向:历史建筑与遗产保护;遗产数字化保护方法与技术、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
主讲硕士生课程:建筑遗产保护专题
主讲博士生课程:无
科研项目:
[1] 2024至今,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荆楚地区规划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再生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2378052);
[2]2020至今,主持在研: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荆楚人居环境传统营造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YJC760145);
[3] 2015-2018,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51508170);
[4]2020-2023,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符号学的荆楚地域性城市风貌规划研究”(项目编号:20Y044);
[5]2023至今,参与在研:湖北省公益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项目《境迁与型变——近代武汉城市与建筑研究丛书》;
[6] 2015-2018,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高层住宅参数化被动式节能设计研究” (项目编号:51508169);
[7] 2015-2018,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滨水街区空间形态与江河风渗透之“量”“效”关联性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城市为例”(项目编号:51778251);
[8] 2015-2019,参与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吊脚楼民居与聚落研究”(项目编号:15YJA760035);
[9] 2018-2021,参与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挖掘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8YJA710027);并参与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
[10] 2017-2018,主持完成: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研究项目“湖北省农村人居环境调查”(项目编号:建村(2017)30号);
[11] 2015-2017,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武汉与香港近代城市规划理论形成与作用机制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5M581700);
[12] 2015-2017,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湖北省保障性住宅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5Q067);
[13] 2013-2015,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武汉城市规划体系建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3G237)。
教学研究 :
[1]2024至今,主持在研:湖北本科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研究生设计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编号308)。
[2]2021-2023,主持完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湖工大-苍穹GIS联合实验室”。
[3]2022至今,主持在研:校级教研项目:建筑学“专创融合”第二课堂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校2022029);
[4]2015-2017,主持完成:“721”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筑学专业 PBL 教学法与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改革的研究(校 2015068)
[5]2024至今,主持:湖北省一流课程《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实践》。
科研成果:
[1]邹涵.楚腔汉调:武汉的近现代观演建筑.薛求理,孙聪(编).大剧院城市主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4:195-200. Zou, H.; Ge, J.; Liu, R.; He, L. Feature Recognition of Regional Architecture Form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A Case Study of Architecture Heritage in Hubei Province, China. Sustainability. 2023, 15, 3504. https://doi.org/10.3390/su15043504 (SCI、SSCI双检索,JCR 2区)
[2]Zou, H.; Liu, R.; Cheng, W.; Lei, J.; Ge, J.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treet Built Environment and Street Vitality 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Historic Areas: A Case Study of Wuhan, China. Sustainability. 2023, 15, 1732. https://doi.org/10.3390/su15021732 (SCI、SSCI双检索,JCR 2区)
[3]Han ZOU, Guohua CHEN, Reversible Data Hiding in Encrypted Image with Local-Correlation-Based Classification and Adaptive Encoding Strategy, Signal Processing. Volume 205, April 2023, 108847, doi: https://doi.org/10.1016/j.sigpro.2022.108847 (SCI检索,中科院2区)
[4]邹涵,皮家凤,潘红.城市既有小区雨洪模拟及LID组合方案综合效益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23,41(03):65-69.DOI:10.20040/j.cnki.1000-7709.2023.20221010. (北大核心)
[5]邹涵,何琳.湖北模范监狱设计复原与遗产保护价值研究[J].新建筑,2023(3):92-97.(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T3)
[6]邹涵,刘润晨,汪光耀.江西十都王家大屋遗产保护研究[J].南方文物,2023(03):278-283.(北大核心,CSSCI扩)
[7]Zou, H.; Chen, C.; Xiao, W.;Shi, L.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Systems and Historical Settlement Sites 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A Case Study of Hankou in Wuhan, China (1635–1949). Sustainability. 2022, 14, 14614. https://doi.org/10.3390/su142114614 (SCI、SSCI双检索,JCR 2区)
[8]Zou, H.; Liu, Y.; Li, B.; Luo, W.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 in Urban Fringe Based on GIS-DEA-MI, a Case Study of Wuhan, China.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2, 19, 13061.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92013061 (SCI、SSCI双检索,JCR 2区)
[9]邹涵,邱问,胡明星.基于旅游意象大数据的武汉旅游空间可达性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6(06):1064-1073.DOI:10.19603/j.cnki.1000-1190.2022.06.018. (北大核心)
上一条:公共艺术方向-冯超
下一条:环境艺术方向-AKOS H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