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系基本情况:
公共艺术系是2013年为响应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变更的要求,在原装饰艺术设计系基础上组建而成。其前身始于1978年湖北轻工业学院工业美术设计系的基础课部和2003年成立的装饰艺术设计系。
公共艺术设计专业属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科下的一门专业,是湖北省内高等院校中率先创办的设计学科之一。
师资情况:
公共艺术系现有专职教师16人 ,
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博士2人,博士在读1人,硕士13人)
三个PI团队:木艺与漆艺/陶艺与版画/艺术品设计
教师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大学、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大学、乌克兰哈尔克夫国立美术学院等院校。
教师承担的部分国家级项目:
国家级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明式家具欣赏》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漆艺资助项目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陶艺资助项目
国家艺术基金“漆艺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
国家艺术基金“古陶瓷修复技艺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
国家艺术基金“巧色玉雕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
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一等奖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各类课题、项目经费累计超过300万元
教学条件:
目前有八个传统手工艺工作室:漆艺实验室、陶艺实验室、纤维实验室、琉璃实验室、玉雕实验室、古陶瓷修复实验室、雕塑实验室、丝网印刷实验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艺术研究协同中心。
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学生实习内容:
武汉写实雕塑研究院(公共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设计/环境雕塑设计/艺术小品设计)
上海格言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艺术礼品设计/酒店陈设艺术设计/装饰艺术品/首饰设计)
蕲春管窑工艺陶厂(陶瓷创作实践/古法柴窑烧制)
深圳普乐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文化主题公园规划与设计)
湖北省楚风汉绣文化有限公司(汉绣艺术实践/纤维艺术创作/家纺手工艺品设计)
荆门屈陶屈窑有限公司+艺术设计学院--创新设计研发中心(手工艺文创设计/地域文化旅游品设计)
湖北省文物交流中心+艺术设计学院--古陶瓷修复技艺研究所(各大博物馆古陶瓷修复/博物馆文物管理)
本科专业及方向:公共艺术设计专业;2020级拟增工艺美术方向。
研究生专业及方向: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设计学(公共艺术设计研究)。
本科专业代码、学制、学位:专业代码:130506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将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知识传授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内容涵盖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当代公共艺术视野、设计创新思维。
紧密围绕湖北省传统手工艺的特色--楚漆楚陶汉绣,发掘地域性文化遗产,关注在地性公共艺术设计,将传统工艺智慧与当代设计相结合,注重美学思想与设计的互通。
融入工匠精神,提倡传统手工艺的当代设计转换,强化设计创新思维,注重实践实操,达到专业与社会需求相接轨,能在室内外公共空间塑造环境美学和人文关怀需要的公共艺术与设计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人才培养思路:
专业分流后即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爱好,二年级开始根据未来职业规划进入专业工作室对接相应的学业导师进行深度的专业学习和辅助老师进行课题项目的研究。
四年磨一剑,一专多能,形成明显的学业优势,累积自身竞争力。
专业学习主要路径:
厚基础--宽口径--强手工--重实践
1、(内修)传统手工艺智慧与当代设计转换与互通
2、(外应)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服务
学生取得的部分成果: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
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
全国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
团中央大学生创业实训营项目路演一等奖
中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奖特别项目国家级三等奖
中国大学生农村支教国家级铜奖
远洋探海者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国家级优秀奖
2017年全国校园十佳歌手
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湖北省金奖
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
湖北省第三届“长江学子”创业奖
专业核心课程:
媒材艺术与空间表达Ⅰ--大漆艺术
媒材艺术与空间表达Ⅱ--陶瓷艺术
媒材艺术与空间表达Ⅲ--纤维艺术/汉绣
媒材基础--综合材料/玉雕/琉璃/皮艺
公共壁画设计
公共雕塑设计
公共设施绿色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与项目实践
陈设艺术品设计
民间艺术创意设计
丝网印刷工艺与制作
就业方向:
公共艺术设计--公共景观小品设计/环境雕塑艺术设计/公共空间艺术品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院所
艺术品设计与推广--艺术创作/礼品设计/文创产品设计/旅游产品设计
手工艺品创新设计--自主创业工作室(手工艺生活用品漆器/陶瓷/汉绣/玻璃/玉器/文创)
教育、管理--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工艺美术研究机构/学校/艺术教育机构